向前走,寬敞大路不計;向上看,雄偉廣廈無算
第二項管理處 徐 婷
國慶快到了,彈指一揮間,新中國走過了她60年的歲月。每當我走在上下班的路上,映入眼簾的是龍城大街小巷那造型多樣,色彩各異,聳立云端的高樓大廈;遠處,又是一片林立的塔吊大臂在旋轉,施工電梯上下穿梭,好一片繁忙景象。啊!明天又會有更多的人搬進新居了。此刻,我總會憧憬著美好的未來,總會浮想聯翩……我們沒有經歷過戰爭歲月,沒有感受過困難時期,也沒有經歷過動亂的日子,而是生活在改革開放之后的八十年代。從長輩的點點滴滴、斷斷續續的講訴與眼前的巨大變化中,我看到了新中國60年來的社會穩定,全面進步,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
也許是建筑企業職工的緣故,60年來我國人民居住條件的改善,我如身臨其境,這短短60年里從居住模式、住宅的建造方式、供應形式、分配政策,乃至人們精神層面對于居住問題的觀念和理解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上世紀60年代,多數居民家住的是排子房、大雜院,屋里的地面是坑坑洼洼,家里沒有廁所,沒有煤氣,沒有采暖;那時候的廁所、水管、院落都是居民共用的。比如上廁所要排隊,打水要排隊;院里有東家的煤池,西家的碳棚,張家的燒土,王家的柴垛。現在走在單位附近的小巷里,還能看到住在平房里的住戶拉著小車去共用水管打水,打完之后還要在水龍頭上上個鎖,這應該就是那時候留下來的吧。
七八十年代,居民解決住房停留在“等、靠、要”三個字上。等國家建房,靠組織分房,向單位要房。單位職工分房要排隊,每位職工都盼著分房盡快輪上自己,所以,各單位管房的人就格外吃香,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送禮、遞條子的,等結婚娶媳婦的……房管部門的門檻都被踩破了。據房管部門的人介紹,當時一拖不僅有職工在等待改善住房,每年還要新增一兩千新的要房戶,住房的緊張程度可想而知。
80年代初,鄧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城鎮住房制度、加快城鎮住房建設的設想,我國開始推行以住房商品化、社會化為目標的城鎮住房制度改革。新住房時代開始了。一方面福利房仍占主導地位,另一方面原先分配的福利房以及各式各樣的自建公房折價轉賣給了使用者。
到了九十年代,國家住房制度改革全面展開。住房實物分配被取消,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許多人的住房就此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到了新世紀,人們的住房更是發生了巨大變化,首先在觀念上,人們改善住房不再找領導,而是找市場。有的職工到了星期天,就以休閑的心情逛逛房市,了解一下行情,從而量力而行地買下自己心愛的房子,即使用公積金貸款當上房奴,晚上還在抿嘴笑呢----錢慢慢還吧。現在的房戶不僅面積大了,寬敞明亮,裝修也很上檔次,地面不是瓷磚,就是木地板,走在上面真讓人感到心情舒暢。現在買房者不僅關注房子大、結構好,而且更加注意小區的綠化及物業管理水平等。有人這樣總結建國60年人們的居住變化:原先是居者“憂”其屋,到了上世紀初,初步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現在,人們又開始向“優”其屋邁進。 據有國家有關方面統計,中國人均住房面積已從原先的幾平方米,再到十幾平方米,現已發展到了人均住房面積達27平方米,這種變化凝聚了多少代人的期盼,多少代人的夢想,多少人的心血,多少人的艱辛啊!
目前,各地居民在住房改善上有差異,一部分人的居住條件還不理想,但是我相信,隨著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全國人民的住房條件一定會得到逐步改善。唐朝大詩人杜甫有“安得廣廈千萬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著名詩句。雖然現在還不能說“俱歡顏”,但建國60年來,廣大人民群眾住房得到極大的改善卻是不爭的事實。
相信,“向前走,寬敞大路不計;向上看,雄偉廣廈無算”就在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