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科學發展觀學習,加強我們對黨的認識,集團公司黨委組織我們進行了一場紅色之旅,到具有重要政治歷史意義的革命圣地井岡山、韶山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
6月7日,在導游的帶領下,我們一行34人來到了秀麗的韶山,參觀劉少奇、毛澤東舊居,偉大的故居勾起了我對二位偉人英雄事跡的懷念,讓我有身處仙鏡一般的感覺。
韶山,毛澤東同志的故鄉,這是個有著神秘色彩的地方。今天,我們就在導游的帶領下踏上了這片充滿神奇的土地。隨著旅游車駛進滴水洞景區,我們離毛澤東同志的故居就越來越近了。我們首先去了毛澤東同志的銅像廣場,寬闊的銅像廣場上人山人海。有人獻上大花籃,有人深深的鞠躬,有人深情的凝望。。。來自五湖四海的游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了對這位永垂不朽的偉人的崇敬。望著那逼真的銅像,我有無盡的感慨卻不知如何表達,只有深深的鞠上一躬。我們所有人還在銅像前合照留念,一沾主席的風采。離開銅像廣場,我們就去了毛澤東同志的故居,也許是主席的故居吸引力太大,我們到那時早已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可是我們卻不愿放棄,甘愿加入了這巨龍般的隊伍,等待本是無聊的,可是想著馬上就能看到偉人居住過的地方我就激動無比。好不容易進到故居內,由于人比較多,我們只能走馬觀花。看到了主席住過的房間,擺設非常簡單,可以說是簡陋,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卻孕育了時代的偉人,這是多么神奇啊!由于時間問題,我們不能在這多呆,集合了隊伍我們又去往下一個目的地---毛澤東同志紀念館。
后來我們來到了中國革命的搖籃,天下第一山——井岡山。當天,在導游的引導下,我們來到了井岡山斗爭時期著名的五大哨口之一,海拔1343米的黃洋界哨口,參觀了黃洋界哨所陳列館,站在黃洋界哨口,濃霧鎖住了我們的視線,看不清遠處的景物,但更憑添了幾分神秘的氣氛。黃洋界上的哨所仍在,戰壕依舊,大炮和滾木嚴陣以待。在翻滾的濃霧深處,我們仿佛聽到了往日的隆隆炮聲和當年紅軍的喊殺聲,感受到了當年戰場的廝殺,更體會到了革命者的豪情和勇敢。在三年多的艱苦歲月里,黃洋界經受了多次血與火的考驗,“我自巍然不動”。濃霧中的黃洋界,別有一種韻味,也給了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后,掩映在綠陰深處聳立的漢白玉的紀念碑,給人第一印象是那樣莊嚴而肅穆!壁墻上刻著朱德元帥題寫的“黃洋界”三個鎦金大字。經過黃洋界,我特意來到那棵毛委員和朱軍長當年挑糧走過的羊腸小道和他們上山時曾歇息過的菏樹邊照了張相,讓那琬蜓崎嶇的山道和如今枝繁葉茂的菏樹見證我們年輕一代對老一代革命家的敬仰之情,讓前輩們的高風亮節指明我們的人生方向。在井岡山實景晚會上展示的紅軍“血、旗、星、火、路”等幾個環節中充分反映了紅軍生動感人的艱難歷程,及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朱德的偉大宏舉,令我非常激動。
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我們系統全面地了解了中國工農紅軍從1927年9月到1930年期間的革命歷程。我們在館內一步一步走著,目睹著井岡山怎么樣從一塊默默無聞的土地發展成為中國革命歷史上最偉大的革命根據地。我們腳下每邁出的一步都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鋪墊而成的。一件件遺物使我們肅然起敬,看到了當年廝殺用過的大刀、長矛、土槍、土炮,經過無數場戰斗的軍裝、軍旗、軍鞋布衣,上面還帶著戰場的硝煙,還有帶血的遺跡,一張張先烈的照片,經過了血與火的洗禮,是那樣的陌生,又是那樣的熟悉,千千萬萬紅軍的遺容,使我們零距離,面對面,臉對臉,凝固在歷史的瞬間。我們的腳步因此變的沉重而緩慢,我們不愿放過博物館里的每一個細節。《朱德的扁擔》那是我在小學課本上讀過的故事,而今天,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我親眼目睹到了那根記錄著傳奇故事的扁擔。它靜靜地擺放在玻璃櫥窗內,與其他扁擔相比沒有一點特殊的地方,扁擔內側用黑色楷書寫著“朱德的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這幾個字是那么的醒目,從中我們看到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的光輝形象。講解員還詳細地向我們介紹了毛澤東同志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創立了中國革命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第一支工農紅軍——紅軍第四軍、第一個紅色政權——茶陵縣工農兵政府、第一部土地法——《井岡山土地法》的整個過程。隨后,我們參觀了紅軍造幣廠、毛澤東銅像館、朱德和陳毅等老一輩革命家居住和工作過的茨坪舊居以及觀看了井岡山黃洋界3D電影。
接著我們來到英烈們長眠的地方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重溫入黨誓言。當我舉起握緊的右手在范處長的帶領下莊嚴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 此刻,我們,在這里莊嚴承諾將永遠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那一刻,自己心中對共產主義的信仰更加堅定,對那面鮮紅的黨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們站到了紀念碑前。抬頭瞻仰紀念碑,碑上鐫刻著鄧小平同志題寫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十個大字,紀念碑像一枚欲升空的導彈。碑的上端是形態各異的金屬圓柱,閃閃發亮,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紀念碑底座上的浮雕再現了井崗山革命斗爭史,呈現出一幅前赴后繼、奮勇激戰的畫面,一名紅軍指揮員,左手攙扶著受傷的戰友、右手拿著武器指向前方,側過頭召喚戰友,同時也是在召喚后來人,號召我們加入前進的隊伍,激勵著我們完成未盡的偉業。碑前是一位老漢和小紅軍的雕塑,栩栩如生,似乎在給我們講《井岡山的斗爭》故事。憑欄遠眺,可以看見五指峰;俯視可以看見彭德懷、陳毅、何長工、伍若蘭等人的雕像。
走進紀念館,導游告訴我們,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共安息著一萬五千七百四十四名有名烈士和四千多名的無名烈士。為了紀念他們,把他們的名字和介紹安放在了紀念館里,供參觀者們敬仰。導游一一介紹,并講述了他們的故事。聽了烈士們的事跡,我的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和無限的感慨。我們現在過的幸福生活正是靠這些英雄用生命換來的。我們不一定要記住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但是一定會記住他們的精神,他們的精神將代代相傳。
幾天的紅色之旅是短暫的,但她留給我們的震撼卻是巨大的,是我們來之前無法想象和感覺到的。來到革命圣地,不僅讓我們學習了革命戰爭的歷史,接受了靈魂的洗禮,更重要的是,我們來到革命圣地,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們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輩的鮮血換來的”這句話的分量;才體會到無私奉獻的意識在我們職業人心中的薄弱;才明白鑄造靈魂、錘煉信念對我們來說是如何的重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將加強對革命前輩的學習,將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永遠銘記偉人對我們做出的卓越貢獻,保持那份對偉人的無比崇高的敬意。用頑強的信心、決心投入到各項工作之中,努力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努力團結全體同仁,為企業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而奮斗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