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6日集團公司組織部分優秀黨員赴革命圣地韶山井岡山參觀學習,我們懷著對偉人無比崇敬的心情,參觀了湖南韶山和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踏著偉人曾經生活、學習、革命的足跡,瞻仰了偉人毛澤東、劉少奇同志的銅像、故居和紀念館,緬懷了偉人的豐功偉績。此行深受教育,獲益匪淺。
我們最先來到的地方是劉少奇主席的家鄉花明樓參觀。他的故居離毛澤東故居僅37公里,位于湖南省寧鄉縣一個名叫炭子沖的小山村。故居前臨池塘,后靠山林,房屋簡單、樸素,尤如主席樸實無華、平易近人。1919年21歲的劉少奇離開了家鄉,投身革命,為黨為人民耗盡心血,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我們參觀了少奇同志各個時期革命和戰斗的照片和文物。
韶山是一塊山明水秀的地方,偉人毛澤東就出生在這里,并在此度過了青少年時代。當我們來到韶山的中心——毛澤東銅像廣場,遠遠就看到一尊高大的塑像聳立正中,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走近瞻仰著毛主席的塑像,只見他身穿中山裝,手握書卷,面帶微笑,神態悠然。不禁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我們全體黨員懷著崇敬的心情,列隊向毛主席敬獻花籃,鞠躬致敬。接著,我們參觀了毛主席故居,這是一座普普通通的農舍。它坐南朝北,背山面水。屋前荷花塘綠水瀅瀅,微風過處,蕩起縷縷漣漪。放眼青山,綠水把這座普通農舍點綴得生意盎然。天井、雜屋、廚房、毛主席父母的臥室以及毛主席的臥室,歷歷在目。那些舊物,書桌、衣柜、石磨、水車,都曾留下過毛主席及其親人的印跡。毛主席正是在這里長大并樹立投身革命的信念。關于毛澤東的革命故事,在很早的時候就知道不少,并在思想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此行親自感受、見證了毛主席生活、學習的環境,讓我們更系統、深刻地體會到革命時期的嚴峻背景和革命的艱難歷程。思想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自己受到了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加深了對偉人毛澤東的無比敬仰。
從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和劉少奇同志紀念館介紹的生平業績以及陳列的物品中,可以看出,兩位偉人有許多共同之處:他們都是在年青的時候就開始追尋真理,投身革命,為國為民,艱苦樸素、辛勤工作、無私奉獻,自始至終堅定革命的信念,沒有留戀富貴、貪圖享樂,并為黨為人民為窮苦百姓獻出了他們畢生的精力。
在參觀毛主席故居后我們踏上了井岡山這片孕育了中國革命的紅色圣地,在到達井岡山后,我們先后游覽參觀了黃洋界哨口舊址、烈士陵園、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等。井岡山,它是一座獨特而神奇的山,位于羅霄山脈中段的湘贛邊界,方園五百里,群山巍峨、林海蒼茫。 1927年10月毛澤東同志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井岡山茨坪,在這里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茨坪就成了當時黨、政、軍革命根據地。現在的這里,依然隨處可見當年工農紅軍的歷史遺跡。井岡山革命斗爭二年半共有5萬余名英烈長眠于此,但只找到1萬多人名字,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濺灑過無數革命先烈的鮮血,她孕育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是從這里走向全國。
在革命烈士紀念館前,我們重溫入黨誓詞,牢記黨員一句話承諾。太多的震撼和感慨,太多的感動和鼓舞,此行不愧為一次革命傳統的洗禮,一次黨風黨性的教育。 我們重溫了革命歷史,緬懷了死難先烈,井岡山精神不但是革命勝利的根源,同樣也是實行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一個根源。我們要學習革命前輩科學判斷形勢、把握國情的思想,學習他們深入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精神,學習他們革命奉獻的精神和勇于創新的精神。我作為一名黨員,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努力學習業務知識,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做到黨員一句話承諾,敢闖新路,銳意進取。為集團公司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