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選擇 歷史的結論
——新中國六十年建工記憶
第十一工程處 王瑋
再有不到一周,我們將迎來新中國成立60周年。
六十年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算不了什么,但是,就在這短短的六十年里,我們的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茖W技術,經濟文化,真可謂一日千里。如今,改革開放為祖國的建設注入新的活力,我們偉大的祖國以前所未有的嶄新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由于祖國的強大,香港和澳門才回到祖國的懷抱;由于祖國強大,全世界水電工程規模最大的長江三峽工程才得以建成;由于祖國的強大,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得以在祖國的首都北京舉行;由于祖國強大,中國奧運健兒金牌零的突破到北京奧運會金牌列世界第一;由于祖國強大,“神舟五號”宇宙飛船得以成功發射,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送航天員進入太空的國家,神舟六號成功發射和勝利返回,更是顯示了祖國科技的進步,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這一系列的成功,不正證明了今天祖國的強大和繁榮嗎?東方巨龍經過千年的洗禮,再次煥發青春,意氣昂揚地向著一個嶄新的時代邁進!
人們不會忘記,我們現在腳下踏著的這塊土地,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是何等的衰敗和蒼涼。那時候,在國民黨反動政府的統治下,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壟斷了山西的主要工業、交通運輸業、商業和金融業,并且采取通貨膨脹政策,瘋狂地榨取人民的血汗,殘暴地破壞生產力,造成生產極度萎縮,致使許多建筑營造廠或事務所被迫停業,就業人員分散流失。新中國成立以后,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掀起了一個又一個改天換地的建設高潮,給建筑業的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好機遇。尤其是通過改革開放,整個行業取得突破性進展,產業規模迅速壯大,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產業結構得到調整優化。一批國有大中型骨干企業完成了股份化、民營化、集團化改組改造,市場競爭力有了明顯提高;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重組,由傳統的房屋建筑業為主,向市政、交通、水利、電力等土木工程專業拓展;建筑業由一業為主,向房地產、新興建材、服務業、制造業延伸;由傳統的工民建向鋼結構、路橋、防腐保溫、裝飾裝修和智能化等新興領域進軍,大建筑業格局形成,產業融合速度加快,隊伍結構趨于合理,基本形成了大中小企業合理配置、各類型企業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工程質量位居全國前列,創建了一大批優質精品工程。經過60年的拼搏奮斗,建筑業已從一個社會地位低下、傳統落后的手工行業,發展成為包括勘察設計、建筑安裝、建筑裝飾、制品生產、機械施工、機械制造、科研教育等門類齊全、專業配套的大產業,為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從建國初期到1978年的計劃經濟時期,建筑業作為基本建設的附屬產業,沒有獨立的產業地位。在此階段,雖然市政府設有管理建筑業的專門機構,但管理手段單一,主要按上級要求,采取行政命令分配施工任務,缺乏市場要素和有效競爭。同時,由于建筑業屬于生產型產業,企業沒有自主經營權,也不追求效益,完成規定的生產任務后,工程結算盈余不多;有時把承接工程作為政治任務,不計成本。再加上建筑隊伍素質較低,施工技術落后,機械化程度不高,主要靠手工方式操作,勞動生產率低下,致使建筑業長期發展緩慢。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進入改革開放時期,建筑業作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突破口,率先進行了體制改革,通過推行建筑工程承發包、招標投標、政府工程質量監督和企業用工改革等工程建設管理制度,使產業煥發了生機,釋放了活力,調動了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有力地促進了山西建筑業的整體發展。特別是《建筑法》、《建筑市場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實施,建筑市場由封閉轉向開放,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建筑市場秩序初步形成,建筑企業逐步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這一時期建筑業發展的顯著特征是:體制改革釋放產業活力;私營經濟迅猛發展,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效果明顯。
“十五”以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制約建筑業發展的體制因素不斷破除,政策環境大為改善,企業改制進程加快,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產業結構得到優化,產業布局更為合理,形成了以大企業、大集團為龍頭,以專業化承包企業和勞務分包企業為依托,大小企業、總包、專業及勞務分包企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產業新格局。建筑市場全面開放,法規體系進一步健全,企業完全按市場規則運作,法人治理結構不斷完善,資本運營能力得到加強,核心競爭力明顯提高,全省建筑業呈現立體發展走勢,產業規模實現了新突破,產業素質大幅度提升,工程管理水平躍上新臺階,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居全國前列,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明顯增大。
建筑業為我省經濟的騰飛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改善,提供了強大的物質技術基礎。建國以來,建筑業完成了冶金、化工、機械、紡織、電子、汽車制造、交通運輸等工業項目的建設任務。使山西省的城鎮建設跨入了全國的先進行列,新建、擴建各種科研、文化、體育設施,增強了科研實力,促進了文化體育事業的發展。建成多個住宅小區,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的住房條件。2008年末本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增至26.73平方米。建筑業由于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因而促進和帶動了全省建材、冶金、化工、林業、機械、運輸等50多個相關產業的發展。
我們要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人民新期待,堅定信心,砥礪勇氣,堅持不懈地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繼續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創新,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不斷完善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
艱苦奮斗是我們的傳家寶。我們黨靠艱苦奮斗起家,我們的事業靠艱苦奮斗發展壯大,我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也要靠艱苦奮斗去開創、去實現。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保持清醒頭腦,充分估計前進道路上種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困難和風險,進一步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不斷創造新的業績。
回望六十年的歲月,六十年的風雨征程。曾經,搖搖欲墜的華夏民族在接連不斷的打擊中被迫抬眼看世界,然后花了一百年的時間做著同一個強國富民的夢。六十年前的十月,殘破的中國大地,五億四千萬中國人,一句天安門下微弱但讓世界聽的真切的諾言,叩開歷史的新一段征程。那時的人們高唱著“東方紅,太陽升”,高唱著毛主席,想必是發自肺腑的狂歡吶喊。無論新中國走過多少彎曲的路,只能說,她沒有先例可以參照,只能探索,從重圍里殺出一條血路。
對于這六十年,我心存感激,心存敬佩,心存感動。
我在課堂上看到書上記載著的變遷,從黑白漸漸變成彩色,從模糊的輪廓一點點清晰起來。
我在老人呢喃的歷史里重溫中華大地的浴血而生和蹣跚成長。
我在國際賽場上飄揚起五星紅旗時感受到沸騰的熱血。
我相信,在這樣一個祖國的懷抱下,我將走的更遠更好。
未來,我終于能親身經歷。無數個微小如我的疊加,匯聚成暗涌的力量,推動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