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行業的現實困境和發展走向觀察(下篇)
建筑業具有產業關聯度高、就業容量大、社會需求旺盛、國際市場發展空間大等特點。它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對推動經濟發展和解決就業等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十二五”期間,我省投資總量力爭超過5萬億元,建筑業又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在全省經濟轉型跨越發展新的歷史時期,山西建筑業如何做強做大,搶抓機遇,迎接挑戰,充分發揮支柱產業作用,為山西經濟建設作出新的貢獻,已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課題。
發展建筑業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導,需要企業的改革與作為
山西作為一個煤炭資源大省,長期以來對建筑業的發展重視不足。目前,全省建筑企業大約3000家,但大多數建筑企業都只在單一建筑施工這一低端市場單打獨斗,沒有形成一批綜合服務能力超強的大型企業集團。
與建筑業發達的省份相比,我省建筑業的體制和市場環境、科技創新能力、建筑工業化程度、操作工人業務素質等都存在著很大差距。
建筑業因其特殊性,其興衰與地方的政策支持密切相關。山西之外,大部分省都出臺了《加快建筑業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措施》,成為本地區建筑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一河之隔的陜西,2007年9月,省政府下發了《關于加快建筑業改革與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一系列配套文件,把加快建筑業發展作為強省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十一五”期間,陜西全省建筑業產值完成過萬億元,增加值年均增長35%,占全省GDP的比重平均都在10%以上。
再如遼寧,2009年6月出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關于加快全省建筑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實施引進、重組、優化、走出去和人才等五大戰略,省政府拿出1億元資金,作為建筑業企業設備購置貸款財政貼息資金。到2014年底,全省建筑業年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建筑業增加值達到3000億元,躍升至全國前5位。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我省建設主管部門十分重視建筑業的發展,省領導也曾作過重要批示。特別是從2009年開始,就著手制定加快建筑業發展的意見,至今已修改幾十稿,3年過去卻仍未能出臺。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參照省外的一些扶持優惠政策,相關部門的認識難以統一。幾番刪改后,有針對性的政策就變得平庸無奇,政策的含金量太少。
適逢轉型跨越的機遇期,山西的建筑業不能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了,必須迎頭趕超、發展壯大,這已是當前省內建筑行業的共識。如何圖新求變,業內專家直陳,政府企業齊努力,發展建筑業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導,需要企業的改革與作為。
今年6月13日召開的全省住房城鄉建設行業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動員部署會上,省住建廳廳長李俊明提出,要切實推進建筑業健康快速發展,積極培育房建、交通、礦山、水利等領域的骨干建筑企業,支持山西省建筑企業做強做大,在資質等方面積極為企業營造發展的空間。
政府:扶優扶強,規范市場,創優發展環境
專家認為,改變山西建筑業的發展窘況,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建筑業的改革與發展,把建筑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綜合協調,統籌安排,研究制定扶持建筑業發展的政策,科學規劃和指導產業的發展。
扶優扶強,發展壯大一批建筑業的骨干企業、龍頭企業。目前,全省建筑企業數量并不算少,但省屬特級資質企業僅占全國特級總數的0.8%。一級施工總承包企業和專業施工總承包企業數量也偏少。借鑒重慶、新疆、寧夏、北京、上海等地的做法,建議篩選10家-20家資質等級高、綜合實力強、社會信譽好的建筑企業重點培育、扶持。優先列為政府投資項目、國有企事業單位投資項目投標預選名單,在同等的條件下,適度給予傾斜。
規范建筑市場秩序,創優發展環境。建筑市場不規范,主要表現在虛假招標、拖欠工程款兩個方面。為此,需要政府在建筑市場中充分發揮監察、管理作用。項目立項、報建時,要對項目資本金到位情況進行嚴格審核。建立投資方(業主)項目支付擔保制度。明令禁止要求施工方墊資施工,保證進度款支付和工程竣工后及時結算。政府投資項目率先做到不要求施工方墊資、不拖欠工程款。
改革工程建設方式。早在十多年前,國務院即提倡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在有條件的項目上推行設計、采購、施工一體化工程總承包。推動建筑企業的重組,促進建筑施工企業與勘察設計企業的聯合,為工程建設方式的變革創造條件。此外,可推行BT、BOT、EPC等工程投資建設方式,逐步與國際建設市場通行規則接軌。
分擔改制成本,為老國企減負,加快改制步伐。老國有建筑企業由于歷史的原因,資產負債率高,各種負擔重,承擔的社會責任大,是改制推進慢的主要原因。應當給予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為老國企減負。前幾年,湖北省政府就曾動用國企改制專項資金,促成了湖北建工集團總公司的順利改制。
采取鼓勵政策,支持我省建筑企業“走出去”。我省建筑企業在省外、國外建筑市場占有的份額較小??山⒑M狻⑹⊥馐袌鋈谫Y平臺,為開拓海外、省外大項目提供融資支持。
企業:改制轉型,科技創新,增強競爭實力
企業畢竟是市場的主體。在建筑業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本土建筑企業除了需要政府的扶持和鼓勵,自身更應該努力作為,增強企業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建立合理的產權結構、良好的公司治理、先進的用人制度和優秀的企業文化,十分重要。
山西建筑工程集團是我省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建筑企業。對于這家企業的發展走向,集團董事長孫波信心滿滿:積極開拓熱點市場和重點項目,堅持主業做強做大不動搖;集中優勢資源,加快企業轉型發展步伐;全面、有序推動信息化建設工作;加快企業改制步伐,加強發展戰略研究;著力構造“大建筑”格局,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做強主業的同時適度多元經營。
科技創新是推動建筑業轉型發展的一大動力。我省應將建筑業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納入 “科技興省”戰略規劃中,充分發揮科技進步的先導作用,推動建筑業由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型轉變。加強建筑業人才的培養,實施人才興企戰略。積極創新體制機制,完善用人辦法,建立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有效機制和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著力培養造就一批高素質的建筑企業家和建筑專業技術人才。
大型建筑集團企業應逐步由施工總承包轉變為具有設計、采購、施工、管理全過程服務能力的國際化工程總承包企業。大力發展勞務分包企業,引導具備條件的建筑勞務隊伍成立勞務分包企業,使大多數從事建筑勞務的農民工進入有資質、成建制的勞務分包企業,加快建筑勞務隊伍技能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穩定的總包和勞務分包關系。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山西建筑業的發展需要一步步推進,存在的問題需要一個個解決。采訪中,多位專家表達了共同的心聲,希望山西建筑業能在政府和企業的緊密配合下,著力解決制約建筑業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實現建筑市場秩序的根本好轉和建筑業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