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安裝半隱框固定點的間距不宜大于300mm,并不得采用自攻螺釘固定玻璃板塊。
102. 玻璃幕墻開啟窗的開啟角度不宜大于30°,開啟距離不宜大于300mm。
103. 密封膠的施工厚度應大于3.5mm,一般控制在4.5mm以內。密封膠的施工寬度不宜小于厚度的2倍。
104. 所有鋼結構焊接完畢后,應進行隱蔽工程驗收,驗收合格后再涂刷防銹漆。
105. 防火層應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的鍍鋅鋼板承托,不得采用鋁板。承托板與主體結構、幕墻結構及承托板之間的縫隙應采用防火密封膠密封;防火密封膠應有法定檢測機構的防火檢驗報告。
106. 從節能工程的角度考慮,建筑幕墻可分為透明幕墻和非透明幕墻兩種,透明幕墻的主要熱工性能指標有傳熱系數和遮陽系數兩項。
107. 幕墻構架立柱與主體結構的連接應有一定的相對位移的能力。立柱應采用螺栓與角碼連接。
108. 金屬板應按需要設置邊肋和中肋等加勁肋,鋁塑復合板折邊處應設邊肋,加勁肋可采用金屬方管、槽形或角形型材。
109. 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是一個工程的戰略部署,是宏觀定性的,體現指導性和原則性的,是一個將建筑物的藍圖轉化為實物的指導組織各種活動的總文件。
110. 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編制與審批: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編制,項目負責人組織,項目經理部全體管理人員參加,企業主管部門審核,企業技術負責人或其授權人審批。
111. 確定施工順序應滿足工藝合理、保證質量、安全施工、充分利用工作面、縮短工期的要求。施工進度計劃分為施工總進度計劃、單位工程施工進度計劃、分部分項工程進度計劃和季度進度計劃4個層次。
112. 材料質量控制,土料:應采用就地挖土的黏性土及塑性指數大于4的粉土,土內不得含有松軟雜質和腐殖土;土料應過篩,最大粒徑不應大于15mm。
113. 施工過程質量控制:分段施工時,不得在墻角、柱墩及承重窗間墻下接縫。上下兩層的搭接長度不得小于50cm。
104. 砂宜選用顆粒級配良好、質地堅硬的中砂或粗砂,當選用細砂或粉砂時應摻加粒徑20~50mm的碎石,分布要均勻。
105. 人工制作的砂石地基應拌合均勻,分段施工時,接頭處應做成斜坡,每層錯開0.5~1m。
106. 模板工程施工模板及其支架的拆除時間和順序必須按施工技術方案確定的順序進行,一般是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
107. 施工進場的水泥必須對其強度、安定性、初凝時間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標進行復試。
108. 拌制混凝土的水宜用飲用水或潔凈的自然水,嚴禁使用海水。
109. 施工現場進行質量檢查的方法有目測法、實測法和實驗法三種。目測法可歸納為“看、摸、敲、照”四個字,實測法可歸納為“靠、吊、量、套”四個字。
110. 建筑工程的施工,應建立各道工序的操作人員“自檢”、“互檢”和專職質量管理人員“專檢”相結合的“三檢”制度;工程質量控制過程中,施工單位和材料供應單位為自控主體,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和設計單位為監控主體。
111. 施工現場砌塊應堆放整齊,堆放高度不宜超過2m。
112. 砌筑砂漿攪拌后的稠度以60~80mm為宜。
113. 現場砌筑砂漿應隨拌隨用,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必須分別在拌成后3h和4h內使用完畢。當施工期間最高氣溫超過30℃時,須分別在拌成后2h和3h內使用完畢。
114. 用輕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或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砌筑填充墻時,墻底部應砌燒結普通磚或多孔磚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或現澆混凝土坎臺等,其高度不宜小于200mm。廁浴間和有防水要求的房間,所有墻底部200mm高度內均應澆筑混凝土坎臺。
115. 如采用鋪漿法砌筑,鋪漿長度不得超過750mm。施工氣溫超過30℃時,鋪漿長度不得超過500mm。
116. 砌筑外墻時,不得留腳手眼,可采用里腳手或雙排外腳手。
117. 縱橫墻整體咬槎砌筑,臨時間斷可拖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3。
118. 墻上埋設電管時,只能垂直埋設,不得水平鏤槽,開豎縫時不得錘斧剔鑿,電管直徑不宜大于25mm。
119. 防水混凝土結構表面的裂縫寬度不應大于0.2mm,并不得貫通。放水混凝土結構厚度不應小于250mm,迎水面鋼筋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50mm。
120. 碳素結構鋼應在焊縫冷卻到環境溫度,低合金鋼應在完成焊接24h后進行焊縫無損檢測檢驗。
121. 鋼結構安裝每節柱的定位軸線應從地面控制線直接引上,不得從下層柱的軸線引上;結構的樓層標高按相對標高或設計標高進行控制。
122. 抹灰工程應對水泥的凝結時間和安定性進行復驗,飾面板(磚)工程粘貼用水泥和地面工程應對水泥的凝結時間、安定性和抗壓強度進行復驗。
123. 密封膠現場要檢驗進口硅酮結構密封膠的商檢證是否符合工程要求。結構密封膠和耐候密封膠在使用前,必須與其相接觸的所有材料作相容性和剝離粘結性試驗。
124. 用穿條工藝生產的隔熱鋁型材,其隔熱材料應使用PA66GF25(聚酰胺66+25玻璃纖維,俗稱尼龍66)材料,不得采用PVC材料。用澆注工藝生產的隔熱鋁型材,其隔熱材料應使用PUR(聚氨基甲酸乙酯)材料。現場主要檢查隔熱型材的品種、規格及生產廠家提供隔熱型材的力學性能和熱變形性能試驗報告,其中隔熱型材的抗拉強度和抗剪強度是應進行復驗的指標。
125. 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和密度是應進行復驗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