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沉管控制
樁機設備進場后,進行安裝調試并驗收合格,油缸壓力表應在標定使用期內使用,現場應配備備用壓力表,移機至樁位處就位并調平。成品鋼樁尖就位在樁位上,鋼套管樁管放入樁靴就位,并點焊固定,樁管與樁靴縫隙處可用稻草堵塞,防止沉管過程泥水進入樁管。接著樁管對中和垂直度調整,樁身垂直度應控制在1%以內,需采用兩臺經緯儀進行雙向垂直觀測控制樁的垂直度。符合要求后開始沉管。沉管完成后,應用探燈檢查樁管底部有無進泥進水或樁尖被土吞沒現象,如有則應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沉管時,以試打樁確定的壓樁施工控制標準作為終壓控制的主要依據,滿足壓樁控制標準后,即可停止壓管。
4.4灌注混凝土和拔管
沉管達到終壓控制標準后,應及時吊裝鋼筋籠并進行混凝土灌注和拔管。避免停頓時間過長因樁管四周土體回縮固結導致拔管困難。
鋼筋籠應批量制作,預先驗收。可制作幾種標準長度的鋼筋籠待配用。根據樁套管實際入土深度計算鋼筋籠長度,及時吊裝鋼筋籠。當鋼筋籠長度小于24m時,宜通長制作,大于24m時,也可以分節吊裝并在樁套管頂口焊接接長。吊裝時焊接接頭宜設在樁身下半段。
混凝土采用分次灌注方法。混凝土應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塌落度控制在120㎜±20㎜.一般第一次應灌至樁底部標高以上2~3m(約1m3混凝土),然后振動樁管約2min,使底部混凝土密實。接著再灌注混凝土至樁頂標高。應先振動5~10秒才能開始拔管,邊振邊拔,每拔0.5~1m停拔振動5~10秒,并向下反插深度為300㎜~500㎜,如此反復直至樁管全部拔出。拔管速度要均勻,一般限以1.2~1.5m/min為宜。
灌注混凝土面應高于設計樁頂標高0.5m以上。本工程設計混凝土充盈系數為1.15.
5樁基工程檢測
本工程設計193根樁,因設計增補等原因實際累計施工196根樁,樁管入土深度約在36~47m之間,有效樁長在26~38m之間。
灌注樁施工完畢后,應按規范對基樁進行必要的質量檢測。單樁豎向極限抗壓、抗拔承載力按《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03)的要求分別進行檢測,檢測樁數量均為總樁數的1%且不少于3根。樁身質量采用低應變動測法進行檢測,檢測數量不小于總樁數30%且不少于20根。
本工程基樁質量檢測情況如下:根據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關于檢測數量的要求在抗壓和抗拔樁中各選取3根樁分別按單樁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標準值6000kN和單樁豎向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1600kN進行靜載抗壓、抗拔檢測試驗。同時因本工程基樁總數量不多,應建設單位的要求,對所有基樁均進行低應變檢測試驗。檢測結果顯示,抗壓、抗拔承載力均滿足設計和檢測規范要求,樁身完整性檢測結果為I類樁189根占96.4%、II類樁7根占3.6%,未出現III類樁。檢測結論本工程基樁質量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