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施工安全控制一般腳手架安全控制要點有哪些?
(1)腳手架主節點處必須設置一根橫向水平桿,用直角扣件扣接在縱向水平桿上且嚴禁拆除。主節點處兩個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應大于150mm。在雙排腳手架中,橫向水平桿靠墻一端的外伸長度不應大于桿長的0.4倍,且不應大于500mm。
(2)腳手架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亦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
(3)高度在24m以下的單、雙排腳手架,均必須在外側立面的兩端各設置一道剪刀撐,并應由底至頂連續設置,中間各道剪刀撐之間的凈距不應大于15m。24m以上的雙排腳手架應在外側立面整個長度和高度上連續設置剪刀撐。剪刀撐、橫向斜撐搭設應隨立桿、縱向和橫向水平桿等同部搭設,各底層斜桿下端均必須支承載墊塊或墊板上。 P152
(4)24m以上的雙排腳手架,必須采用剛性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連墻件必須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壓力的構造。50m以下(含50m)腳手架連墻件應按3步3跨進行布置,50m以上的腳手架連墻件應按2步3跨進行布置。
19. 一般腳手架檢查與驗收程序有哪些?
(1)腳手架的檢查與驗收應由項目經理組織,項目施工、技術、安全、作業班組負責人等有關人員參加,按照技術規范、施工方案、技術交底等有關技術文件,對腳手架進行分段驗收,在確認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2)腳手架及其地基基礎應在下列階段進行檢查和驗收:
①基礎完工后及腳手架搭設前。
②作業層上施加荷載前。
③每搭設完10~13m高度后。
④達到設計高度后。
⑤遇有六級及以上大風與大雨后。
⑥寒冷地區土層開凍后。
⑦停用超過一個月的,在重新投入使用之前。
(3)腳手架定期檢查的主要項目包括:
①桿件的設置和連接,連墻件、支撐、門洞桁架等的構造是否符合要求。
②地基是否有積水,底座是否松動,立桿是否懸空。
③扣件螺栓是否有松動。
④高度在24m以上的腳手架,其立桿的沉降與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技術規范的要求。
⑤架體的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⑥是否有超載使用的現象等。
20. 洞口作業安全防護基本規定有哪些?
(1)各種樓板與墻的洞口,按其大小和性質應分別設置牢固的蓋板、防護欄桿、安全網或其他防墜落的防護設施。
(2)電梯井口除設置固定的柵門外,還應在電梯井內每隔兩層(不大于10m)設一道安全平網進行防護。
(3)施工現場大的坑槽、陡坡等處,除需設置防護設施與安全警示標牌外,夜間還應設紅燈示警。、
21. 洞口的防護設施有哪些要求?
(1)樓板面等處邊長為25~50cm的洞口、安裝預制構件時的洞口以及因缺件臨時形成的洞口,可用竹、木等作蓋板,蓋住洞口,蓋板要保持四周擱置均衡,并有固定其位置不發生挪動移位的措施。
(2)邊長為50~150cm 的洞口,必須設置一層以扣件扣接鋼管而成的網格柵,并在其上滿鋪竹笆或腳手板,也可采用貫穿于混凝土板內的鋼筋構成防護網柵,鋼筋網格間距不得大于20cm。
(3)邊長在150cm以上的洞口,四周必須設防護欄桿,洞口下張設安全平網防護。
(4)墻面等處的豎向洞口,凡落地的洞口應加裝開關式、固定式或工具式防護門,門柵網格的間距不應大于15cm,也可采用防護欄桿,下設擋腳板。
22. 臨邊作業安全防護有哪些基本規定?
(1)在進行臨邊作業時,必須設置安全警示標牌。
(2)基坑周邊、尚未安裝欄桿或欄板的陽臺周邊、無外腳手架防護的樓面與屋面周邊、分層施工的樓梯與樓梯段邊、龍門架、井架、施工電梯或外腳手架等通向建筑物的通道的兩側邊、框架結構建筑的樓層周邊、斜道兩側邊、料臺與挑平臺周邊、雨篷與挑檐邊、水箱與水塔周邊等處必須設置防護欄桿、擋腳板,并封掛安全立網進行封閉。
(3)臨邊外側靠近街道時,除設防護欄桿、擋腳板、封掛立網外,立面還應采取荊笆等硬封閉措施,防止施工中落物傷人。
23. 防護欄桿的設置要求有哪些?
(1)防護欄桿應由上、下兩道橫桿及欄桿柱組成,上桿離地高度為1.0~1.2m,下桿離地高度為0.5~0.6m。
(2)防護欄桿必須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網封閉,或在欄桿下邊設置高度不低于18cm的擋腳板或40cm的擋腳笆,板與笆下邊距離底面的空隙不應大于10mm。
24. 施工單位項目經理安全生產崗位職責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對建設工程項目的安全施工負責;
(2)負責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3)確保安全生產費用的有效使用;
(4)根據工程的特點組織制定安全措施計劃,消除安全事故隱患;
(5)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