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進工程總承包模式
隨著國內國際市場的進一步接軌,我國工程建筑市場正發生著重大而深刻的變化,而推行工程總承包,是建筑行業深化工程建設改革創新的重要舉措。這種模式的推行將有利于設計與施工的一體化,從而優化整體建設方案,保證質量、控制工期、開源節流;有利于打破行業壟斷,降低運行風險,集中力量解決關鍵問題;有利于控制工程造價,規避企業陷入投資無底洞的怪圈;有利于企業加大技術革新與研發力度,提升建筑業的科技含量。近20年來,工程總承包的模式在我國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目前的推廣力度、普及范圍、專業能力等方面仍不盡如人意。因此,與會企業代表強烈呼吁要營造有利于工程總承包模式生存發展的市場環境。
他們建議各級政府出臺必要的政策,大力支持工程總承包。一方面,可以從政府投資工程做起。比如,從政策上應規定凡政府投資項目必須實行工程總承包,不得肢解發包工程,以發揮政府工程的示范作用,逐步培育工程總承包市場;另一方面,建議行政主管部門或行業協會在建筑設計院與大型骨干施工企業之間牽線搭橋,選擇一批有實力、有條件的骨干企業開展工程總承包的試點工作,以便盡快地積累經驗、培養人才、轉換機制、提高工程總承包能力,為企業能夠服務于建筑業完整的產業鏈條打好基礎,起到示范作用,逐步帶動工程總承包市場的培育和發展。而更重要的是,當前國內關于工程總承包的法律法規尚不完善,建議在立法上,對工程總承包的市場準入、招投標制度等方方面面的問題進行界定,盡快消除工程總承包在我國獲得良好發展的種種瓶頸。
關于特級資質標準
調研中,有企業還提到特級資質就位這一問題。他們認為對于一些相對落后地區的企業,特級資質標準過高、信息化相關條款要求過細,企業晉升難度非常大。例如據一家一級資質企業的介紹,他們是一家成立已60多年的老企業,其管理基礎扎實、企業形象良好、社會信譽高、產值規模等也基本能達到特級資質企業的標準,但是,作為地方施工企業,受到多種制約因素,致使銀行授信、甲級設計資質和主編國家和行業標準(企業主編掛名費動輒百萬元)等企業自身無法克服的困難成為晉升特級資質企業的“攔路虎”,企業發展也因此受到嚴重制約。
與此同時,企業還反映受施工企業入門門檻低,一級資質標準相對較低的影響,地方上的一級資質企業越來越多,致使行業競爭加劇,老企業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如據某一市級地區反映,該地目前超過28層的建筑只有五、六棟,但一級資質企業就有6家之多,現在正在申報一級資質的還有兩家,其中有的企業實行定稅制,其管理很不規范,但其資質的競爭與一些老牌企業在一個起跑線上。規范的老企業的資質優勢已蕩然無存。
為此,企業強烈呼吁在特級資質就位過程中,行政主管部門能夠考慮到地域差別,實施差別化對待,對不同地區能有一些相關政策調整,助推地方建筑業和建筑企業的良好發展。
關于建筑工業化
建筑工業化是一個時髦詞,也更是整個行業發展的時代要求。建筑業長期勞動密集型和粗放型發展的時代已經慢慢結束,包括現在用工制度出現的變化,都在逼迫著建筑業走工業化這條路。而建筑工業化對于加快建設速度、降低勞動強度、減少人工消耗、提高施工質量和勞動生產率、提升企業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都有重要意義。同時建筑工業化有利于促進產業自動分層,改變產業定位不準的現狀。當前的情況是建筑業里面既有二產,又有三產,既不能簡單地稱之為二產,也不能簡單地稱之為三產。建筑工業化以后會出現工廠化的生產、機械化的安裝,再加上產業工人的明確界定,它會主動地把二三產業進行清晰的分割,這樣將有利于主動區分哪些屬于二產,哪些屬于三產。
因此,在調研過程中,建筑工業化問題也被屢次提及,希望能加大措施、加快進度、掃清障礙,由目前的個別企業、個別省市的小區域范圍內的摸索實踐盡快轉變為行業整體性行動,促使解決行業產業定位不準、產業相對落后、科技力量不強、勞動力緊缺等影響行業發展的相關問題。
關于安全事故處罰
據部分企業反映,目前實行的因一個項目部出現安全事故,不分企業大小、資質類型、專業類別即吊扣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3個月甚至6個月,致使企業不能參加招投標并承接業務,使之處于半倒閉狀態的相關規定不盡合理。比如一些特級資質企業,其業務量一般都很大,可能擁有上百個項目部,另外還有一些增項,擁有如市政總承包一級、裝飾、幕墻、門窗、機電安裝等幾個專業一級資質,但企業用的是同一本安全生產許可證。一旦事故發生,這種“連坐制”對企業的打擊力度是不言而喻的,而因為一次事故的不當處理而將一家特大企業置于生死邊緣,對行業發展也是危害重重的。因此,建議改變這種簡單化的處理模式,制定更為符合行業與企業實際的相關制度,保護企業更好發展,如明確規定項目經理是事故的直接責任人,從嚴追究其個人責任等等。